校属各有关单位、各学院(系、部):
为进一步引导和推动我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培养 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并为2025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拔优秀学术科技作品,学校决定 举办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时间
2025年1月至2025年5月
三、参赛对象
2025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1946伟德官方网站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四、作品申报与参赛要求
1.作品申报要求
本次竞赛采用“分类申报、分类评比、综合评奖”的申报和评审办法,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三个大类进行申报。
申报作品的形式,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参赛作品须经作者本人或集体申报,按要求认真填写《第十七届“挑战杯”校内选拔赛作品申报书》,由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单位审核确认。
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在申报时,必须附有研制(究)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2.竞赛要求
(1)参赛作品须是2023年6月1日之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作品要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2)参赛作品分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3)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4) 参赛小组的人数不超过10人。可以跨院系组队参赛,对于跨院系组队参赛的项目,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项目的申报单位。
五、赛程安排
1.参赛报名阶段(通知下发之日起)
各申报团队在2025年3月8日前以院系为单位提交作品申报书(纸质档,一式三份,见附件2)、项目计划书(纸质档,一式三份,封面见附件3)、作品汇总表(纸质档,一份,见附件4)至学生活动中心302办公室,并将作品申报书、项目计划书、作品汇总表电子档打包且将压缩包命名为项目名称以院系为单位发送至邮箱2029337969@qq.com。(特别提醒:电子档和纸质档材料全部提交完成,才算校赛报名成功,同时提前准备好PPT,为现场答辩做好准备)
2.校赛评比阶段(2025年3月-5月)
校赛赛程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每一轮比赛学校组织评审专家根据评审规则对项目计划书和项目PPT展示进行评审,择优选择项目进行下一轮比赛。校赛决赛将评定出校赛一、二、三等奖,并择优推荐参加省级以上赛事。
3.项目培训阶段(2025年4月-5月)
校团委、伟德国际始于英国1946将邀请全国知名的专家评委、投资人和优秀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赛事培训。
以上安排如有变动,以参赛选手QQ群通知为准,请参赛团队务必及时入群,避免因为错过通知影响比赛。
六、奖项设置
1.项目团队奖项设置统一为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5个)。
2.各学院(系)优秀组织奖评定方法如下:
各院系选送作品中获校级一等奖项目每件计30分,校级二等奖项目每件计20分,校级三等奖项目每件计10分,同时按照各院系报送项目数目排名,排名第一至六名分别计30、25、20、15、10、5分,总积分排名前六的院系获优秀组织奖。
3.根据指导项目的比赛成绩,校级一、二等奖项目的指导老师(排名第一)将获评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4.校赛中的优秀项目优先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优先确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赛优秀指导老师获得者将被优先入选成为我校创新创业指导专家库成员。
七、报名方法
本次大赛采取各学院(系)统一组织报名的方式。
联系人: 刘珂璇(老师):0731-58298533
刘 翔(老师):0731-58293435
颜佩昀(学生):13875499032
许景洋(学生):17873223589
联系地点:学生活动中心302室
竞赛邮箱:2029337969@qq.com
竞赛选手QQ群:595995491
1946伟德官方网站
2025年1月12日